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无锡供卵试管产子

当前位置:无锡代怀中心 > 无锡供卵试管产子 >

1945年,日本投降后带走一山西小孩,40年后他身价千万回国寻亲

2023-12-06 16:46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日两国一直针锋相对的关系逐渐缓和,双方也开始互通有无,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第一时间向中国驻日大使馆提出申请,表示想要回国寻亲。

在经过了外交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的陆续批准后,他十万火急地登上了飞机飞抵中国,而后一路辗转风尘仆仆地来到山西运城。

眼前的一切都和从前不一样了,四十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他在运城各地奔波了数月,尽全力探访寻觅,却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和妹妹。

这位老人的身份非同一般,他久居日本神户,是当地一家大型跨国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董事长,身家超过千万,社会地位很高。

但没有人知道,在四十年前被强行带回日本的时候,他才十岁的年纪,在他的一生中,曾经有过五位父亲,有中国人,也有日本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过着艰难无比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双方的俘虏。

在1945年抗战终于结束后,他又被带往了日本,从此远离故乡几十载,经过了无比漫长的岁月,他的寻亲之旅很难成功,让他只能默默一次又一次地叹息战争的残酷。

1939年,光俊明出生于中国山西省运城下的一个偏僻乡村,这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后来所取的,至于原先的名字,早已遗失在悠久的记忆中了。

光俊明的家境十分贫寒,除了自己家中还有个妹妹。

当时“九一八事变”已经爆发,日本侵略者占据东三省已久,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都空前高涨,而国民政府仍然在不断发动内部斗争,不过却经常借着抗日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征兵。

在光俊明五岁的时候,他的亲生父亲便因为这个原因而被迫加入了军队,国军征兵大多都是拉壮丁,不管是否自愿,直接就是强征入伍。

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唯一的顶梁柱忽然消失,带来的是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彼时的光俊明才五岁,就算他再早慧,也不可能做什么,而当时四方战乱、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光俊明的母亲拼尽全力也难以承担两个孩子的重担。

于是在不久之后,光俊明的妹妹便被送给了别的人家当养女,固然是光俊明和妹妹都极力反对这个决定,但奈何生活就是无比残酷的,最终妹妹在声嘶力竭的哭喊中仍然被带走了,这是光俊明一生都无法忘却的疼痛。

可是即便是割舍了骨肉,光俊明母女在乱世中依然难以立足,日子还是一天天越来越贫穷困顿,周围的亲友自顾不暇,哪有余力接济,只有光俊明的伯父实在于心不忍,便多次规劝他的母亲改嫁。

当时的女人最要紧的便是“守节”,但事到如今,总是没有一家人的性命重要,而且光俊明的伯父甚至表示自己的弟弟已经死了,让弟媳赶紧改嫁,免得带着孩子活活饿死。

于是光俊明很快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父亲,这人是个破落户,住在附近一处脏乱的窑洞里,光俊明的母亲或许是一开始不明情况,后来才知道此人不仅身无分文,甚至还背负着巨额债务。

到了某一天晚上,这个穷光蛋为了躲避追债的人上门,带着妻子和光俊明直接溜之大吉,一家三口就此踏上了流亡的生涯,长期只能四处讨饭来吃,生活比之过去几乎是有减无增。

光俊明的母亲眼看着当下的情况心力交瘁,但她却十分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的希望都在儿子身上,如果想要改变现状,必须让她能读书、能上学。

这个一心为了儿子的母亲,在某个夜晚,默默带着孩子离开了那个好吃懒做的男人,开始了新的孤独的流浪。

一直当他们流落到某个小镇上的时候,光俊明的母亲认识了当地的一个普通农民,而最能打动她的是,这个男人承诺要送光俊明去读书。

于是光俊明的母亲毅然再嫁,他的面前又出现了第三位父亲,然而不幸似乎总是环绕着这对母子,在婚后不久,或许是当初的承诺纯属随口答应,继父根本不愿意送光俊明去学校读书,在他看来,读书有什么用,远不如帮着做点农活能赚些钱来得实在。

因为这个原因,夫妻双方自然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吵得一日胜过一日,光俊明的母亲自然是个信念坚定的女人,否则也没法带着孩子走到现在,所以在男人的叫骂面前,她一步也不肯退让,两人几乎天天都要因此吵架。

但光俊明的母亲并不傻,她知道仅凭争吵基本不可能改变男人的想法,所以暗中也在另觅良机。

当时这个仅万余人口的小镇附近,正驻扎着一至国民党军部队,平时自然会有不少官兵来镇上采买物资用品或是休整,一来二去不少人也理所当然和居民混熟了,而光俊明的母亲就偶然结识了一位士兵。

在稍微熟捻过后,她才欣喜地知道,这个姓郭的男人竟然是部队里不小的长官,虽然她不懂中尉是什么军衔,但也能判断出恐怕不低。

战争年代,当官的都不如当兵的,光俊明的母亲又看见了新的希望,她抱着试探的心理置备了一大桌子好酒好菜,邀请郭中尉来赴宴,在饭桌上,她极为诚恳地提出要求,唯希望他能帮自己的儿子上学读书。

幸运的是,郭中尉此人不仅豪爽,且十分正派,听到这样的要求,当场便干脆地答应了下来。

光俊明的继父本身没有子嗣,就指望着他来传宗接代并帮着劳动呢,回家后听到妻子背着自己擅自决定把儿子送走后勃然大怒,但对于已经达成愿望的妻子的来说,这已经足够了,而且丈夫也不可能有胆子去找郭中尉要人。

于是就此,光俊明便被托付到了郭中尉手中,成了军营中一个非士兵的孩子,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郭中尉已经成了他的第四位继父。

而这名中尉却不像那个农民一样言而无信,同时他本就对光俊明很好,不仅按照约定把他送入了附近的一所小学读书,还花钱为他买了不少课本和文具,日常生活中对他也十分关照,光俊明终于感受到了一点世间的温暖。

而他的名字——俊明,也正是郭中尉给他起的,顾名思义,自然就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英俊而聪明的人。

后来虽然因为部队需要到处转移,光俊明也随着继父奔波,但此时的他已经感觉非常开心了,而且不论到哪处,郭中尉都会让他继续上学读书。

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是文盲,而文化水平逐渐开始提高的光俊明对学习有着充足的兴趣,他在学校努力、刻苦,成绩也比其他孩子都要更加优异,还曾经被委任成为班长。

然而在抗日战争前期,中国军队固然殊死抵抗,却仍然胜少败多,日寇步步紧逼之下,铁蹄开始踏入山西地界。

到了1941年时,著名的中条山战役爆发,然而国军聚集了大部中坚力量,在占据人数优势以及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却还是被不到十万人的日军大败。

因此,当时山西境内的各国军部队都只能纷纷向南前往支援,而郭中尉和光俊明所在的27军也是如此。

这是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其中不乏出身黄埔的将官,所以在前线遭遇大败之后,上级便严令27军向南突出日军包围圈,想要学习八路的打法,在敌人后方建立新的根据地。

在多日的急行军过后,部队成功进入豫西北地区,抵达了位于河南省的济源县城,当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而且漫天大雨,部队需要渡河,但这必须等到明日,于是他们便就地扎营安顿下来。

但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因27军一直以来的战绩,早就让日军视为心头大患,此时济源城的的外围已经被日军部队四面围住,趁着昏黑的雨夜,他们一举突袭了27军的阵地。

27军的精兵强将们殊死反击,打退了日军多轮冲锋,双方一直鏖战了三天三夜,但毕竟敌方人数占据优势,且骤然来袭,最终27军只能被迫掩护大部队一万多人渡河撤离,断后的人则一个也没走成。

战斗结束后,日军击毙了国军将士1300多人,光俊明无比尊重的养父郭中尉正在其中,而他自己则再次失去了一切,沦为了日本人的俘虏。

成为日寇的俘虏,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即便光俊明是个孩子,也不可能被放过,但命运却又给他一线生机。

在当时的负责善后的日本军官中,有一个人名叫高桥,他竟然伸出了援手,把光俊明救了下来,原来是因为光俊明长得像极了他的亲生弟弟。

于是他便在日本军营中再次安家,而他竟然颇有些天赋,很快连日语也学会了一些,也让那些士兵对他态度好了不少。

而时间没过多久,到了1945年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了!这是举国同庆的好事,但对光俊明来说——他竟然又成为了盟军的俘虏。

当时的他已经跟着日军到了边境,受俘后被安置到了泰国的一间收容所里,对这个身份很是特别的战俘,一时间没人知道该如何处理。

最后还是一位日本军医站了出来,这位加地正隆虽然是日本人,但却一直积极反战,且参加了国际红十字会协助盟军,在中日双方都很有声望,这样的人,自然心地善良,所以他当即表示愿意收养光俊明。

对于他的要求,盟军方面很快就同意了,所以光俊明又随着第五位父亲一路从老挝回到了他的故乡,日本熊本县。

说到底,光俊明还是幸运的,加地正隆虽然有妻子有孩子,但他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对光俊明也视如己出,从1946年开始,他就得以重新继续开始读小学。

对于光俊明来说,学习的机会有多么珍贵啊,所以他极为努力,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后顺利进入了熊本商科大学,大学毕业后则去到神户,入职了一家贸易公司。

在工作岗位上,光俊明同样勤勤恳恳,日本人是很欣赏勤劳这种品质的,所以到了1969年,光俊明就和熊本县的一位漂亮的年轻姑娘范子两情相悦后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生下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而相对的,情场得意的光俊明在事业上竟也大有所成,他是一个很踏实的人,所以在那家贸易公司勤恳地工作了二十七年,然后他自己在神户创立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没想到在短时间内就做得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了一家跨国龙头企业,而作为创始人、董事长的光俊明,也成为了一名千万富翁。

毫无疑问,曾经几十年前的岁月中,光俊明饱受摧残,但从始至终他都保留着一颗虔诚的爱国之心,即便他作为加地正隆的养子,自然已经入籍日本,即便他在这里生活的非常好,十分富裕,他的心中却无时无刻不牵挂着祖国。

于是,才有了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归国省亲的故事,只可惜时隔四十年,光俊明的母亲和早已失散的妹妹确实再也难以找见。

但而后光俊明回到日本,余生都在致力于推动两国友好,虽然有些仇恨难以忘记,可战争毕竟是全人类的灾难,这样的话由光俊明这种经历无数战争创伤的人来说,才是最贴切入骨的了。


参考资料

标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30 无锡代怀中心 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